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油車間復興運動2016年12月份講座

油車間復興運動2016年12月份講座


講座簡介:

「油車,舊時的榨油設備,形狀如車,用榔頭敲擊榨油;間,表示特定的室內空間。油車間,乃台灣早期榨油的場所。」每年的夏、秋兩季,台灣中南部的農民會將種植的花生、芝麻收成曬乾後,便會載到油車間榨成花生油、芝麻油。

食安風暴後,許多消費者轉向地方經營的傳統油行,希望尋找鄰近的生產與加工者,買到可以相信的好油,地方的油車間因而重新回到人們的記憶。然而,食安風暴卻也讓這小小的鄰里油車間受到法規的挑戰,認為製油既是食品加工,就要有足夠的投資,以滿足專業設備和管理的要求。

這場講座,將會介紹本國的油車間文化、現行食用油加工的原理、近年食用油的醜聞以及買好油的方案,讓消費者了解除到超市買油之外,其餘更友善的替代方案,從原料的栽種到加工都親自參與,真實地了解腳底下的這塊土地。

講師簡介:

孫翌軒 「油車間復興運動」發起人

油車間是過去農人榨油的場所,也是孫翌軒成長的地方,但隨著工業化發展,沙拉油逐漸取代過去自己加工的花生油與芝麻油,油車間逐漸凋零,原本農民栽種油料作物、榨油的文化也岌岌可危。2013年起,台灣接連發生多起的黑心油事件,使得民眾人心惶惶,也讓孫翌軒想起過去家中的好油。

孫翌軒決定投身於傳統食用油製造的教育推廣,他提出「油車間復興運動」,藉由辦理活動、演講的方式,讓民眾了解台灣傳統食用油製造文化,並推廣與農民合作,「自己的油自己榨」,農作物收成後,請農民幫忙曬乾,接著打電話到鄰近的油車間安排時間榨油,為農村的傳統文化另闢一種新的經營模式。

--

延伸閱讀:油車出擊,油車間復興運動 - 台灣農村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