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網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路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feedly Pro

2013年7月,Google Reader 關閉,之後移到 feedly,至今使用超過五年,趁著今年的 Black Friday Sales,訂閱了一年的 feedly pro,說實在,訂閱的目的不是為了它額外的功能,純粹就是當個香油錢,感謝它們免費提供穩定的服務,讓我這個 RSS 讀者有個棲身之地。

是說在社群媒體當道的年代,使用 RSS 的使用者應該是日益減少的,過去這一年,觀察到有愈來愈多的訊息是封閉在特定的社群媒體、抑或是特定通訊軟體的社群中,這會造成正、負面影響,正面影響當然是信息透過推播的方式,快速地讓使用者得知;負面影響則是信息的真假,缺少一個驗證的機制,這對缺少理性判斷能力的使用者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先前紐約時報製作了一系列的報導,談到俄羅斯在假新聞(dis-information)的歷史沿革,以及假新聞在當代美國政治所產生的影響,看完這系列的影片,會發現要操弄(manipulate)人民其實不難,而網路網路的普及更降低了製造假新聞的門檻。

2019 年,期許自己能夠不用社群媒體,並提升自己分辨假新聞的能力。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Out of my Pocket

網路儲存文章的服務 Pocket 已經使用一陣子了,對於平均一天閱讀一百五十幾篇的 RSS 讀者而言,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服務,在手機端使用 Reeder 快速瀏覽,如果有不錯的文章,就把它丟到 Pocker 中,留待有時間的時候閱讀,之前也有念頭想要購買 Pocket 的付費服務,但後來就打消這個念頭,也順便把 Pocket 給關閉了,為什麼,因為累積太多的文章會讓人感到有壓迫感,當然這也是因為前一陣子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坐在電腦桌前閱讀,累積了二百多篇的文章在 Pocket 當中,心裡想這樣也不是辦法。

一來自己對於離線閱讀的需求並不是那麼高,二來過去也沒有善加利用 feedly 的 save 功能,因此才關閉 Pocket,讓自己的數位生活單純一些。我除了關閉 Pocket 之外,也同時整理了過去所訂閱的 RSS Feeds,取消了一些、但又新增了不少,現在改成以時間為單位,不以讀完所有的 RSS 為目標,在這段時間就是讀 RSS 的時間,要嘛就讀快些,不然就全部標示已讀。

至於 Social Network,則是盡量降低使用的時間,以及取消追蹤某些人,讓自己的 timeline 看起來更簡單一點,否則資訊這麼多怎麼消化的完呢,而且網路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把它都耗在 Social Network,不是就太可惜了嗎。

太平溪漫遊者

原本部落格的名字是 Eastern Peanuts 當初為什麼要這樣命名,或許是跟我移居台東以及和家中從事花生產業有些關係,Eastern Peanuts 代表剛從彰化移居到台東的那一個階段,現在更名為太平溪漫遊者則代表我在台東展開新生活的階段。

話雖如此,今年部落格的文章還是沒有超過十篇阿。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Google Reader

這個陪伴我將近五年的工具即將在今年的七月一日關閉。

每天開啟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點擊Google Reader,快速瀏覽這幾個小時更新的新聞,主題大多以科技居多,其次就是社會議題、個人風格等。Twitter的出現,或許有改變我吸收新資訊的方式,但主要還是脫離不了Google Reader;我可以一天不開Twitter,但就是無法一天不看Google Reader;收集你有興趣的RSS,隨時將最新的資訊發送過來,還可以自己分門別類,打星留著之後看,這是我愛它的原因,一個單純的資訊匯集工具(雖然之後越來越往社群發展)。

目前只能期待有新的替代品誕生,不會是feedly(我不喜歡它把純文字的內容給雜誌化),也不會是The Old Reader(除非它的速度能在快些),直到七月一日關閉之前,我還是會繼續使用Google Reader。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Sparrow


作為一個現代人究竟需要幾個電子信箱,就本身而言,有三個,分別是 Gmail, Yahoo Mail, 以及學校配發的信箱。有三個電子信箱需要管理,因此我買了這款郵件管理程式 Sparrow,用了幾天,我就回報問題(退費)了,主要的問題是在閱讀 Yahoo Mail 時,經常出現亂碼,其次就是它不支援推播。 我認為,目前溝通的媒介應該逐漸轉變成這三種:
  1. Facebook Messenger 身為使用者最多的社群網路,沒有理由不使用這個溝通管道。
  2. Instant Messenger 如 Whatsapp, Line, or iMessenger 快速、便利、多樣。
  3. Email 至少你在註冊會員時,都還需要這個玩意,不是嗎?
其實我還想加入 Twitter 的 DM 功能,但是和 Facebook 比較起來,Twitter 的華文使用者還是太少,因此這裡還是推薦 Facebook Messenger。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Any.do

Any.do

之前曾提過我喜歡隨身攜帶「紙和筆」,用來作筆記或者檢視代辦事項,但最近因為這個 Android 軟體,讓我越來越少拿「紙和筆」起來整理代辦事項。Any.do,是個用來整理代辦事項的軟體,介面設計簡潔大方,操作過程流暢,擊中「唰,做完了一件事情」的甜蜜點,就是這個從小到大習以為常的動作,讓這個軟體這麼討人喜愛。 喔對,我將 Evernote 移除了,原因是最近都會記得帶「紙和筆」。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Dropbox or Evernote?

這兩個著名的雲端服務,究竟要留下哪個呢?

我不喜歡在手機安裝太多程式,但免費程式就是這樣愈裝愈多,通常都會先搞懂自己的需求,尋找適合的程式,試用一陣子,再決定是否要留下。 Dropbox 的強項在於同步檔案於不同載具,例如電腦、手機或是平板。Evernote 的強項則是整理大量資訊,允許使用照片、音訊或文字。我需要的功能是:當我忘記帶「紙和筆」時,能用手機做紀錄,返家後再使用電腦來整理。 Dropbox? 不行,同步照片過於麻煩,雖然會自動上傳但不會自動分類。Twitter? 不行,使用觸控螢幕輸入文字是浪費生命。Instagram? 用膝蓋想也不行。Evernote 是比較好的選擇,很久以前就曾使用,但無法認同他的便利性會勝過「紙和筆」,就斷斷續續的使用,安裝移除關閉帳號、重啟帳號重新安裝,在我的電腦及手機不斷上演。好吧,我要開始認真使用它了,以備不時之需。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Instagram for Android

終於,Instagram for Android 推出了,安裝之後,便移除原本使用的 Lightbox ,之前在 Twitter 看見的照片分享都是 Instagram,慢慢的,也出現像是 Picplz 或是 Lightbox,最近比較常看到的則是 Camera+。目前使用 Instagram 搭配 Camera ICS,開啟及後製速度都還可以接受。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Google Minus

Google Plus
我關閉 Google+ 了,不是說它不好,而是社交網絡對我來說已經是種負擔,每天要消化的訊息很多,勢必要淘汰掉一些,Facebook 是首先淘汰,再來就是 Google+,目前主要獲取資訊的方式有改版後很難用的 Google Reader 以及改版後也很難用的 Twitter,再來就是到各個網站看文章,例如 New York Times, Techmeme 等,最後則是紙本閱讀。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Here for good

算算這幾年,我用過的BSP有:
  1. 2006-2007: Blogger
  2. 2008-2009: Wordpress
  3. 2010-2012: Posterous
當然,這還不計算短暫停留的Tumblr或者Soup.io等BSP,為什麼要離開Posterous呢,當然最大原因是他的團隊被Twitter給買走了,之後的不確定性,讓我又再一次回到Blogger的懷抱。Blogger從以前的堪用,到現在的能用, 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他的自由度,雖你要怎麼改造都可以。在重新整理文章的過程,對於我能寫六年的部落格深感佩服,特別是在部落格式微部落客氾濫的年代,能夠保有持續書寫的習慣就很不錯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同時經營幾個部落格,包含信富食油行成美花生行台東高商資源教室,目前主要的時間放在最後者。最近花了些時間整理過去的文章,將照片重新和Flickr連結,刪掉不重要的文章,更改部落格的排版及樣式,目前是比較滿意的狀態,拿掉右方欄,只留下主要文章區,這樣看起來比較清爽。Anyway,希望自己能保持這個習慣,繼續再寫個六年(啊!?)。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關閉Facebook已經兩個禮拜了吧,我想,這種東西每天都會佔據你的一些時間,幾秒鐘、幾分鐘、幾小時,就這樣不斷地轟炸,就像每天的新聞台一樣,一直重複相同的東西,久了也是會厭煩的。當然,剛開始會很不適應,平常那些零碎時間就這樣空出來,空出來的時間就拿去閱讀吧。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Farewell to Punch Party

終於還是結束了阿,Punch Party。 雖然只有參與過四次,但每次都學習到很多不同領域的新知,就算沒有親身參與到,藉著快速出爐的懶人包,還是可以發掘自己有興趣的題材,來自各地素未謀面的網友聚集在一個地方,坐在台下聆聽七分鐘的講演,大部分的人不是抬頭看著講者,而是忙著發推(tweet),這樣一個迥異的現象,就是Punch Party。起於網路,終於網路。說Punch Party是Web 2.0的最佳實踐,或許也不為過。網路快速的發展,拉遠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樣子實體的聚會,讓彼此可以真正的面對面,擦(Punch)出火花,與其坐在冰冷的電腦螢幕前,倒不如真正實地去參與,被感動,被激發,被鼓勵。讓我們知道,台灣還有這樣一群瘋子在做如此瘋狂的事情,而不是傳統新聞媒體所呈現的那個世界。

 再見,Punch Party。

Posterous 不支援中文搜尋

用了兩年,直到最近才知道Posterous不支援中文搜尋,早知道就乖乖待在Wordpress,Wordpress還是目前較完整的BSP。當初會移轉到Posterous是因為它簡潔,支援Google Analytic, Feedburner, and Gmail撰寫,一年過去,它除了推出一個難用的Posterous Space之外,毫無進展。只不過,現在連發推文的動力都少很多,更何況是坐下來寫一篇文章呢,What shold I do?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iTaiwan 免費的無線網路

每到一個新地點我都會開啟手機的無線網路,搜尋是否有免費的無線熱點,讓手機連網以滿足資訊焦慮症(通常是開Twitter、看Google Reader,打卡)。上禮拜到台東車站接朋友時,發現有個熱點叫做iTaiwan,看到服務台有本使用說明書,便拿起來翻翻,他的基本資料如下:

行政院各部會及所屬各級機關(構)自100年10月7日起,在各地選定部分機關(構)室內公共區域設立2千5百餘個WiFi熱點,提供本國民眾免費無線上網基本資訊服務,這項免費無線上網服務名稱為iTaiwan (愛臺灣),提供民眾512Kbps上網頻寬,各部會提供民眾免費無線上網熱點的主要場所包含各地旅遊景點、交通運輸節點、文教館所、申辦洽公場所等室內公共空間,以利民眾洽公、臨時急需時可上網查閱相關資訊。

而且iTaiwan也可以用TPE-FREE的帳號登入呢! 方便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Dropbox實現了雲端列印

Dropbox的好用就在於他可以應用在很多地方,例如,雲端列印。按照這個步驟,我成功地將家中的PC(印表機)、Mac與Android設定好雲端列印,只要執行他提供的那個VB Script,Dropbox就會出現PrintQueue的資料夾,其他裝置的只要將要列印的文件丟入這個資料夾,印表機就會自動列印,太神奇了。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Google Wave 帳號取得

Google Wave是一種新的「溝通工具」,目前還在測試當中,只能透過邀請函的方式取得帳號,幸運地,我在Twitter上面「伸」到一封邀請函。Google Wave,俗稱「海波浪」其實並不好懂,他不同於以往的E-mail,有點類似BBS,有點類似聊天室。說Google Wave是用來取代Gmail,有點不大正確,應該說,Google Wave是Google在雲端運算上所推出的集大成之作。它集結旗下所有的雲端運算服務,包含Gmail(電子郵件)、Google Doc(文件)、Google Map(地圖)、Picasa(照片)、Blogger(部落格)等等。 把所有的服務集結在一起可以做什麼?我第一個想到就是教學的應用,ReadWriteWeb也有一篇文章在說這個,雖然Google Doc已經有線上共筆(Online Collaborate)的功能,但是Wave更進一步強調這個,即時共筆(Real-Time Collaboration)。Google Wave,讓線上教學不再是單單看網路的串流影片教作業而已,而是學生立即寫作,教師立即回饋,文件的編輯,問題的討論統統都在一個畫面,之後如果結合Google Talk,那就真的非常接近上課的情境。當然,這只是想像,目前「實體的教室學習」還是不容易被取代,但是Google Wave提供我們一個「可行的虛擬學習環境」,期待它正式推出的那一天。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Dropbox

Dropbox是個免費網路空間,到目前為止是我用過最好用的一個,它讓不同電腦間的檔案總是同步,不需要拿著隨身碟到處熱插拔,這不僅增添病毒傳播的機會,也容易讓你的資料遺失。
這對於有許多電腦的使用者來說,是個再方便不過的線上服務,你只需要在公司的電腦安裝Dropbox程式,接著將檔案拖曳到特定的資料夾,它就會默默地幫您同步,回家後,開啟電腦(已經安裝Dropbox)裡的資料夾,就會發現檔案已經同步完成,你又可以繼續上未完成的工作。

以前曾使用過的Box.net,就這樣被我冰封起來,誰叫Dropbox那麼好用阿!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推特與噗浪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才感覺到噗浪客(Plurk)熱門?就在我不經意瞥到相機店員的筆電的畫面是噗浪客開始,我才惶然大悟,原來噗浪客在台灣已經有那麼多的使用者。最近越來越多人開始玩微網誌,從最近幾期的PCHOME或報紙都可以發現相關的報導,就大概可以知道它有多熱門。推特Twitter是微網誌的代表,而噗浪客Plurk則是最近興起的(另類)微網誌。推特和噗浪客我都有玩過,只不過我後來放棄了噗浪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黏著度太強了,舉例來說,噗浪客的Karma值需要花很多精力去提升,而提升到一定的數字,又必須花時間去維持,這,能不黏嗎。
微網誌只是生活中的一小小小部分,我不想要它干擾太多。微,就是小的意思,用幾個簡單的字來代表你的心情、簡單作個日記、抒發不滿等。對來說,這才是微網誌的真正用意阿!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Google 手機同步功能

Google Mobile Sync這個功能已經推出一陣子,因為原本的手機Nokia 6120c被太太拿去用了,所以我又用回HTC Touch,藉著這個機會來試試Google Mobile Sync。

Mobile Sync出現之前..

我習慣使用Google Calendar來安排生活大小事,首先在電腦端將會議輸入Google Calendar中,接著用Google Calendar Sync與電腦的Outlook同步,然後用傳輸線(或者藍芽)將電腦與手機連接,最後同步電腦端與手機端的行事曆。Done! 手機行事曆和網路行事曆同步完成。

Mobile Sync出現之後...

現在要同步行事曆,只要把WM中的Active Sync設置完畢,之後要同步,只要連上網際網路後,按下同步,手機就會連線到Google的伺服器,直接更新你的Google Calendar、Gmail聯絡人名單。Done! 你看,多麼方便阿!

2009年3月29日 星期日

Wordpress Gravatar 的問題

這段時間使用wordpress時,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每當要更改頭像時Change your Gravatar時,就會出現Please close this window if it does not close automatically。就是不讓你更改啦。後來,誤打誤撞下,找到Gravatar.com這個專門的頭像(?)網站,才發現可以從這個地方修改。這真是太好了,終於可以換新的頭像了,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