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生教組長的眼淚

在學期結束前的兩個禮拜,學校的幾位學生在附近的廟宇,聚集抽菸、打架滋事。生教組長在早上的集合訓斥這些學生,罵著罵著就哽咽了,罵他們是學校的害群之馬,敗壞學校的名聲。接著幾天,這群學生每節下課都被叫到訓導處前面「罰坐」,讓我意外的是,裏頭竟然有兩位我的學生,他們都在我的資源班上課。

個案一 小翔

他在課堂中,總是在和同學玩耍,並沒有認真的上課,有時候會聽老師的規勸,背幾個英文單字或念幾個單字,在班上最常出現的問題行為是「咚咚咚敲桌子」,他說他在練習打鼓,根據老師的了解,他在放學後會到附近的廟宇學習打鼓;學期末時,可以在他的身上聞到香菸的味道,學生自己也坦承在校外抽菸。

個案二 小晟

他是學校舞獅社的一員,行為舉止上並沒有什麼問題,在課堂中並不認真,偶爾會和同學聊天,或者是坐在桌子上面,學習動機弱,在學習方面會有「提前繳械」的情形。

 如果我是生教組長

1. 我絕對不會當眾訓斥這些學生,也不會說他們是學校的害群之馬

學生本身就存在著差異性,我們不應該用一個標準來規定他們、約束他們。孩子有權自由發展,選擇喜愛的朋友,從事喜愛的活動,這當然不是說孩子可以和流氓做朋友,從事吸毒的行為,而是孩子必須知道,做這些事情的後果是什麼。

打架可能造成人受傷、甚至死亡,最主要的是犯法;吸菸可能導致肺癌,或者阻礙身體發展。

2. 我絕對不會當眾飆淚

哭,雖然是情緒宣洩的最佳方式,但這或多或少也透露出「老師沒有辦法了」的訊息,身為教育服務者,學生是你的服務對象,當然不可以輕言放棄,或者表現出放棄。老師應該理性的面對,就事論事,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為何,並且謹慎預防這類事情的發生。

3. 我絕對不會當眾處罰學生

你知道,當學生感受他確實屬於某個團體時,那種認同感比什麼都還要強大。現在,這群犯錯的學生被要求在訓導處前面「罰坐」,第一、讓其他的學生看到、認識這些人,便幫他們貼上了標籤(Tag),喔,這群學生都是不乖的,不應該和他們接近;第二、這些原本不怎麼熟識的學生,經過這些「時間」的相處,他們對彼此的認同感更強了,你是和我一夥的,以後發生什麼事情要罩我。

對,在學校這些事情都可以被控制,但是放學後呢,畢業後呢。學校不應該只想要解決當前的問題,卻沒有思考到這些學生以後的發展。無奈,很多學校都只專注於解決當前的問題,當學生犯大錯,把他退學或者轉學就沒有事情了。

我的兩個學生發生了這種事情,讓我真的很驚訝,在新的學期,我會試著和學生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