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台東縣第二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教育部分)

一、試辦新型態學校實驗計畫-面山學校

  • 計畫內容:臺東縣內自然環境豐富多變,相當適合登山相關活動之進行;而延續國際間運動觀光之趨勢,以及縣內多條登山步道之資源,本計畫將針對「面山學校」進行有系統地建置與歸廣,企盼藉由此種方式,於吸引更多觀光客前來之時,發揚在地登山智慧,並創造更多在地就業之機會。
  • 個人觀點:活用閒置的校舍來辦理面山學校,或許能創造一些經濟效益,但是和教育何干? 面山學校這個計畫應該放在「觀光建設」這個項目當中比較洽當。

二、行動學習數位列車計畫

  • 計畫內容:本計畫將延續現有數位機會中心(Digital Opportunity Center)的設備與推廣成果,透過行動學系數位列車之建置,從事數位教育、數位行銷、文化典藏及社會關懷等服務,並設計出因地制宜之推廣與教學方式,藉此行動提升縣內偏遠地區民眾資訊能力,以數位化方式促進當地之資訊教育、文化、學業照顧或農林漁牧觀光等特色產業發展。
  • 個人觀點:這和胖卡.數位落差行動車的功能是相同的,對於偏鄉弱勢族群的數位能力的確有正面的效益,但是台東縣政府是否真的需要申請那麼多錢(700萬台幣)來購置兩部「行動學習車」,我覺得這可以再調整,畢竟這種計畫不是總是都會有,如果哪天計畫沒了,那麼這兩部車的維護費該從哪裡而來(16萬台幣/年),當然還是由縣民買單。

三、穿越原鄉教育時空 - 遠距英文數位學伴計畫

  • 計畫內容:本計畫將透過相關遠距教育系統及平台之建置,為縣內偏鄉的國中、小學提供更多元便利的教學選擇,降低城鄉教育與資訊資源之落差;而除提升英語教學之品質外,亦盼藉由不同於紙本的授課式教學方法,讓學習更為活潑、有趣,增加學童自主學習的動機。
  • 個人觀點:我想縣政府一定沒聽過Skype, Youtube等免費的網路服務,不然為什麼還要花錢建置遠距資訊平台設備,這計畫不應該提出來,浪費紙張。

四、探索美力台東 - 翱翔四季 young 貌計畫

  • 計畫內容:本計畫將結合觀光與教育之內容,分別從海、陸、空三個領域,依縣內四個季節的不同風貌,規劃戶外運動主題的專業與體驗課程,並盼透過產官學合作的經營方式,自課程規劃、產業發展、創新研究、人才培育等面向,打造臺東成為全臺戶外探險、運動的重要基地。
  • 個人觀點:對不起,這真的應該要放在「觀光建設」會比較洽當。

整體而言,台東縣教育處在第二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真的用心不夠,所提出來的計畫不是太偏重於觀光,就是有太多不必要的花費,無法符合目前台東教育界的需求,可惜阿,讓我告訴你現在台東縣教育界的問題是什麼:
  1. 人力資源:偏鄉小學校人力吃緊,縣內教師流動率大,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及學校的經營
  2. 學校經營:少子女化導致學校(從小教到高教)面臨關閉危機
  3. 學生素質:隔代教養比率高,導致學生文化刺激不足,後續花費教育成本高
  4. 教育品質:特殊教育(包含身心障礙教育及資賦優異教育)的發展遠落後於其他縣市
--

台東市豐榮、豐樂地區都市計畫

台東市豐榮、豐樂地區都市計畫
4月16日參加台東縣政府所辦理的「台東市豐榮、豐樂地區都市計畫說明會」,先前花了一些時間閱讀都市計畫書,了解都市計畫變更的內容。上圖是變更後台東市豐榮、豐樂區的都市計畫圖,在會議現場中,我提出一個問題:

根據台東縣第二期綜合發展實施方案的資料(P.23),台東縣人口從93年至102年間,整體減少6.47%。同期,自然增加率除93年及95年出生率大於死亡率外,其餘年度皆負成長。簡單來說,台東縣的人口是持續在減少的,這是事實一。近年來,台東市區的零星空地陸續蓋滿了住宅,在台東火車新站附近亦開發了廣大的住宅區,照理來說,台東市的住宅數應該已經能夠滿足台東市民「住」的需求,這是事實二。在一個「人口逐漸減少」且「住宅持續建設」的地方進行都市計畫是否有其必要性呢? 要破壞優良的農地來進行土地開發,對於台東市民真的是有益的嗎? 我當然期待原本的豐榮、豐樂地區可以做好道路重劃及公共設施的規畫,讓居民生活品質得以提高,但是開發新的區域? 個人是抱持保留的態度。 

台東縣政府於104年4月28日的回文:

不就為了那一口氣

上圖是2008年8月12日我在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所拍攝的照片,距離雲林鎮六輕工業區大約25公里,照片中右方發散出火紅色光芒的正是六輕工業區,多年來,六輕日以繼夜的汙染當地的環境、毒害當地的人民。

人活著不就是為了那一口氣。

2015年4月16日公視有話好說所錄製的節目「恐怖!大城鄉民尿液重金屬高五倍」,位在雲林麥寮六輕工業區北方的大城鄉民,在2014年詹長權團隊所做的研究發現,台西、頂庄兩村380位居民中,有高達73位的尿液中有5項以上重金屬超標,尿液中有鉻、鎳、砷、鎘、鉛這五項致癌重金屬有一項以上超標的也有155位,共228名居民獲建議繼續進行評估與追蹤。

徐徐的南風帶著高濃度的毒氣,毒害著當地的人民及農田,無良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將環境成本外部化,毒氣及毒物毫無節制地排到空中、倒進海裡,最終還是進到人民的身體裡。台灣的GDP長期都是靠著犧牲人民的健康及環境的永續所換來,政府及企業的思維不改變,台灣成為名副其實的"鬼島"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穹頂之下

看不清天空的樣貌
這幾天花了一些時間看完「穹頂之下」這部中國的紀錄片,很高興有這麼一部紀錄片能夠關注於中國的環境汙染,教育許多社會大眾,當然也包含在台灣的我們,的確,中國如此巨大的國家,經濟要起飛勢必會需要這些高汙染的能源,但世界在進步,中國同樣也要進步,緊追在後的印度更是如此,如何使用更潔淨的能源、發明更有效率的引擎,減少對地球的破壞,這是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必須要慎思的議題。

電鍍廢水排入灌溉渠道
我搬來台東已經第四年,當初決定在台東定居,最大的原因考量環境汙染的問題,以我生長的彰化縣為例,在許多農田中會發現違法的工廠,偷偷排放廢水、廢氣,汙染著周遭的環境,就以「空氣」來說吧,在我的印象中,真的很少有機會可以看到藍色的天空,就如同「穹頂之下」紀錄片中的小女孩一樣,台灣西部的空氣汙染,已經惡化許久,這讓我不禁會思考,究竟在這樣的環境生活有什麼意義呢? 連最基本的生存要件都無法滿足,深深吸一口氣,你不知道你到底吸進了什麼東西,更別說是水了,在住家旁邊的灌溉渠道,經常都會發現紅色、綠色的工廠汙水,而這條渠道灌溉周遭的農田,讓我食不下嚥,不曉得吃進去的東西是否有受到汙染,這樣無助的感覺,持續了好久。

直到我來到台東,這裡的汙染較西部少,然而若東北季風強大,還是會將中國的霧霾給帶來台東,但機會比較少,來這裡,可以讓我稍微喘口氣,讓我的孩子在一個比較健康的環境長大。對於未來,我不知道這部紀錄片能夠帶來多大的改變,但我還是希望民眾對於環境汙染的議題還是能夠有多一些的關注,畢竟,地球只有一個,我們都必須要好好珍惜她才是。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回家

都蘭山定點觀察
2011年因為考試分發而來到台東,很喜歡這裡的生活步調,在這裡生活兩年後,2013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看見了喜歡的房子,和家人討論後,決定在台東市置產,戶籍從彰化遷到台東,正式成為台東人(當然也正式成為屋奴)。

在寒暑假時,就是回家的時候,只是,現在的心態比較不一樣,可能是適應台東的生活,或者是已經在台東置產,現在回家的感覺變得不太一樣,「當你轉身背對家鄉時,家鄉已經不復存在,至少在很多層面上已經有所改變」。以往會很期待返回彰化的老家,但是這幾次回去的感覺都不是那麼好,擁擠的建築物、快速的生活步調、糟糕的空氣品質等等,都讓我好想快點逃回台東,回到這個安靜的地方。

或許,對於現在的我而言,台東已經是我的家了。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一年又快結束了

原本以為,碩士班畢業後應該會有比較多的時間,但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樣,回顧今年,我完成了一篇碩士論文:字母拼讀法對高職英語低成就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部落格的七篇文章,還有因為油車間事件而在上下游發表的三篇文章:請給油車間一條生路大油脂廠與小油車間的差異,從製程談起油車間復興運動

今年花了不少時間在工作上,至少和去年相較,今年所舉辦的活動就多了好幾個,讓我有點吃不消,希望明年工作可以再調整一下,再挪用多一點的時間出來寫文章。我發現自己很喜歡寫文章,特別是台灣農業(食用油、油車間)這一塊,2015年,期許自己可以再多些這一方面的研究。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Smartphone Addiction

原本很有自信可以從智慧型手機轉換使用傳統的鍵盤手機,但我失敗了。

我發現自己還是很依賴智慧型手機,特別是行事曆、收發網路訊息以及拍照記錄,因此,我將4S換了相機的元件以及更換前後保護貼,特地在擦拭整理一番,又變得更新的一樣(亮)。

但這不代表之前買了Nokia 207就不使用(嘴硬),只不過現在會兩支手機交換著用,會盡量讓自己不要過度使用(經常低頭玩手機),會多使用紙本行事曆、隨身攜帶相機(GRD)來做影像的記錄、減少收發網路訊息(盡量用直接通話方式),希望有一天能完全戒斷阿。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Nokia 207

Nokia 207

在 iPhone 6 發表的前幾天,我換了手機 Nokia 207,它是一支傳統的鍵盤式手機,價錢為iPhone 6十分之一,Nokia 207沒有wi-fi的功能、也沒有照相機的功能,作業系統是已經被邊緣化的Symbian OS。

回顧過去使用的手機,從無敵鐵金剛Nokia 3310、Motorola L6、我的第一台PDA Palm Tungsten E、HTC Touch(windows mobile)、HTC Aria(Android)到iPhone 4S,我發現手機的原本的功能已經被淡化,手機不再是拿來打電話、發簡訊,而是傳Line、刷Facebook、拍Instagram,現在走到任何地方,發現大家都在低頭玩手機,我真的很不喜歡這樣子,因此,為了杜絕這個(自認為)不良的文化,我換了一支傳統的按鍵式手機,也就是DUMB PHONE。

至於原本的iPhone 4S呢?就留在工作的地方,偶爾發發iMessage等網路訊息之用。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山葉愛將 SR150

YAMAHA SR150
趁著這個小空檔來記錄一下,原本打算買光陽金勇150,但後來去中古車行繞繞,意外發現這台山葉愛將SR150,06年出廠,車子狀況還不錯,試騎也很滿意,價錢談妥後就把他牽回家了。目前騎了將近一百公里,騎乘的舒適性優於哈特佛雲豹,馬力也相當足夠,之後再找時間將它整理一番,前幾天趁著機車還沒用髒之前去拍了一些照片

--
2014.09.16 補充

YAMAHA 神鵰125E
之前回家,在抽屜中發現我的第一張機車素描畫,是我在1992年的作品,應該是台灣山葉神鵰125E(下圖),這台機車的主人應該是來做油的客人,因為後方的油桶透露出場地是在家中。因為家庭的環境(傳統榨油店),經常會碰到騎著老檔車的客人,以前不會特別注意,但自從買了愛將之後,都會仔細端詳每一台老檔車,心想怎麼以前的車子這麼漂亮呢?

台灣山葉神鵰125E
後來,我將愛將牽去另外一家機車行維修,解決漏油以及行駛產生異音的問題,以及加裝一塊新的隔熱板,以免乘客被燙到。

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金勇

KYMCO GrandKing
我的第一部檔車是03年的哈特佛雲豹,07年與他告別,之後幾年的交通工具都是一般的塑膠車,但我還是會想念過去騎乘檔車的時光,雖然檔車的方便性不如塑膠車,但我想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目前鎖定的車款是光陽金勇150,功能單純就是上下班以及載著家人出外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