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車間等油的客人 |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見姚量儀先生在臉書分享的活動 ─ 關鍵評論網所舉辦的2016未來大人物甄選活動,這個活動分為「農業」、「教育」、「地方再造」及「社會」四個領域,系望找出20位35歲以下、用具體行動做出改變、並且影響人們跟隨,創造改變的年輕人。經過一番思考,決定報名參加「農業」領域的甄選,很幸運的,我通過第一階段的書審,在6月26日即將要進行第二階段的面試,以下是我的書審資料:
1. 您當初看到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那是個問題」?
(1) 民眾對於食用油製造的知識普遍不足
自2013年起,台灣接連爆發多起的食用油事件,包含大統的銅葉綠素橄欖油、富味鄉的低價調和芝麻油、頂新集團的飼料油、強冠公司的地溝油等,都讓消費者受到相當大的傷害,當時媒體使用洗腦的方式播報相關報導,讓消費者不斷地被大量的資訊轟炸,有些激情的消費者甚至發起抵制的活動,抵制這些無良的廠商,但激情過後,消費者對於食用油的知識依舊是「零」,只知道某品牌的油不能吃、或者掏錢去買遠渡重洋的橄欖油。如果消費者知道食用油是如何製造的,將來在面對琳琅滿目的油品時,就不會陷入比價或舶來品較優的迷思當中。
(2) 台灣農村的油車間文化正面臨消失的危機
筆者自小成長於油車間(農村中幫助農民代工油料作物的場所)世家,自外曾祖父那一代即開始幫助農民代工花生油、芝麻油,但隨著八零年代的沙拉油風潮,大量製造、便宜無味食用油席捲了各家戶的灶咖,導致油車間的生意一落千丈,許多油車間也因為年輕人不想接而關閉,油車間一旦消失了,農民的油料作物該拿到哪裡去加工?農民不會拿到大型油脂工廠去代工,因為經過大工廠的製程,所提煉出來的油是無色、無味、無臭的。因此,為了保存農村的香味,油車間的存在絕對有其必要性。
2. 所以您那時候想做什麼?有什麼突破性的作法?
2014年底,我提出「油車間復興運動」,期待透過三個不同的模式,讓消費者可以重新掌握食用油製造的權利,同時又能夠促進農村活化、復興各地區凋零的油車間,包含:
(1) 「與農民契作、到油車間榨油」
農婦將芝麻株翻動,加速其乾燥 |
透過契作的方式,讓消費者與農民共同分擔農作物種植的風險(如怕水的芝麻)或是需要長時間培育的苦茶樹(七年以上)。待作物收成後,請農民幫忙曬乾,接著到鄰近的油車間安排時間榨油,榨油的時間大約三個小時。
(2) 「到油車間買原料榨油」
曬乾的花生,由內殼可以看見油花 |
(3) 「到油行或向農民買油」
由左至右,苦茶油、花生油、芝麻油 |
如果真的很忙,沒時間到油車間榨油,那請記得一個原則:吃當季,在對的季節到油行(或向農民)去買對的油,比較容易買到新鮮的油品,七月花生油、十月芝麻油、十一月苦茶油。
透過油車間復興運動,消費者得以跳脫中間商的介入與品牌的束縛,深入的了解、接觸腳底下的這塊土地,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農業,讓台灣農業能夠以一個健康的方式成長茁壯。
3. 現在做到什麼?曾經遇過最大的困難?你如何克服?
(1) 自2009年,開始與鄰近的國中合作,辦理油車間文化導覽的活動。2010年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合作,辦理生質柴油科學營,分為國小、國中及高中三個梯次,讓學子得以了解油車間製油的過程。2014年起,開始在高中職、大學、地方社團及農會辦理「油車間復興運動」的講座,並且透過網路撰文的方式(上下游市集),讓更多人了解食用油製造的過程以及台灣傳統的油車間文化。
(2) 自2013年開始,台灣接連爆發多起的食用油事件,在2014年地方政府開始查緝小型的油車間業者,要求這些小油車間必須要達到「土地」及「廠房」的相關標準,否則就勒令停工,這對於許多小本經營的油車間而言,無疑是重重的一擊,政府使用資本額為三千萬的油脂工廠標準來評斷資本額為五千塊的小油車,幾乎沒有一家是合格。
(3) 我們透過串聯各地的油車間業者到政府抗議,希望政府能夠網開一面,給油車間業者一條生路。當時我們提出二個訴求:一、將油車間視為「農作產銷設施」,而不是「食品工廠」。二、油車間的中央主管機關應為農委會,地方則為農業處,而非衛福部或經濟部。應由農委會組成跨部會的工作小組,來專案辦理油車間的相關業務。
4. 對於該領域的大環境(主管機關)、同業(同儕、前輩、更年輕的一代)、服務對象(之外的所有利害關係人)你覺得有什麼改變?*
(1) 對於主管機關的改變:主管機關對於油車間究竟是屬於「工廠」抑或是「農業產銷設施」,至今政府單位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回覆;建議政府應該要正視這件事情,不要將油車間視為地下工廠,應該要去輔導油車間業者達到相關衛生、廠房的標準,讓油品生產的權力不會完全集中在大工廠的手中。
(2) 對於同業的改變:了解油車間不轉型勢必會被淘汰,以往都處於一個較為被動的腳色,如今必須改變成主動出擊,設計一些體驗課程讓民眾實際參與,並且扮演好平台的腳色,提供有意願要契作的生產者及消費者相關之聯繫管道,拉近產地與餐桌的距離,減少食物里程的消耗。
(3) 對於民眾的改變:透過演講的方式,讓民眾能夠了解食用油的製造方式,之後在選購油品時,會比較有方向,盡量避免選擇對於環境、人體有害的油品,而是選擇地方生產、環境友善的油品。
5. 你未來的下一步?又規劃如何達成?
(1) 短期:到台灣各地去對消費者、生產者演講,推廣食用油製造的知識以及油車間復興運動的理念與作法。並將油車間復興運動的文章翻譯成英文,讓國外媒體也能關注這件事情,期待能喚起不同國家對於食用油工業的反思(目前全世界大部分的食用油都是用化學萃取法提煉製成,僅少數地方依舊保留農民榨油的文化,例如台灣的油車間、歐洲地中海的橄欖油磨坊等)。
(2) 中期:串聯各地的油車間業者,組成一個網絡,提供給各地有意願參與的消費者及生產者,拉近產地與餐桌的距離;持續記錄台灣的油車間文化,並且嘗試與不同國家的榨油業者交流,如歐洲的橄欖油磨坊業者,以提升國內油車間製油的技術。
(3) 長期:除了花生、芝麻等常見的油料作物之外,嘗試與農民合作,在不同區域栽種適合台灣氣候的油料作物,增加民眾對於本產食用油的選擇性,例如亞麻仁籽、椰子油等等;與農民長期契作苦茶籽樹(油茶樹),鼓勵農民減少檳榔樹栽種之面積,並增加栽種對水土保持有益的苦茶樹,並由消費者及油車間業者共同填補政府補助的三年空窗期(政府目前補助油茶樹四年每公頃4.5萬,但油茶樹必須要七年才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