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阿仁的故事

阿仁是一位住在我家附近的小鬼,他平時最喜歡來我家找我老弟玩,雖然我弟常常欺負他,但是 我覺得阿仁也樂在其中,上個禮拜阿仁買了一杯豆花要請我的老弟吃,真的讓我大吃一驚。阿仁他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是個輕度智能障礙的學生,幾年前剛從和群國中畢業,目前在家裡幫忙工作,他的父親是農人,平時阿仁都會前往田地幫助他父親。

有時候我會想,當身心障礙學生離開學校後,在學校學的東西有多少能夠保存下來,如果學會的東西依然沒有辦法牢記,那是否也代表學校教育的失敗呢。那特殊教育的用意何在呢(特殊教育的用意就在於能夠讓身心障礙者學會獨立生活的技能)。

阿仁他有時候會講髒話,應該是說經常講髒話,但我老弟也會和他互相"問候",既然沒惡意那我也就沒啥意見了,畢竟這裡不是學校。這讓我體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影響力比較大,而且大很多。人的生命有1/3在學校,2/3在家庭。離開了學校,學生帶走了什麼能力? 帶的走的能力又是什麼?

有時候我看到在加油站打工的身心障礙者,不知道為什麼,我不會為他們而高興,反而替他們難過。看到公車上面的視障按摩公益廣告,有種被侷限的感覺,為什麼身障者只能做那些工作呢? 在台南啟智學校做職業評量的時候,看了評量試題,我只能苦笑,怪不得有學生會說都不喜歡(進行方式是給他們看該職種的圖片,問他們喜歡與否,分五個等 地)。不是評量不好,只是那些工作一點耶不吸引人。為什麼他們只能做那些工作呢?

沒錯,他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們不應該給他們"選擇題 ",你要做哪一項工作呢,請選擇。你喜歡哪項工作呢,請選擇。而是應該給他們問答題,你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呢? 這樣說來有一點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但這樣是否更符合Self-determination 自我決策的理念呢? (身障者的程度也會影響,這裡是以認知能力好的身障者為例)

之前在和群國中認識了一位學生,他現在就讀某高職綜合職能科,他家就在我家附近, 所以我經常看到他上下課。有一天下午,我看到他從公車走下來,感覺他好像不怎麼有精神似的,本想過去詢問他的近況的,但我卻沒有過去。那個時候,看著他的背影,我在想幾年後他從高職畢業了,是否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呢,還是只能在加油站打工,在那幾題選擇題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