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PP8 台中場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Punch Party(下面簡稱PP),地點在台中市21號倉庫,這次是PP第一次在台北市以外的城市舉辦,地點蠻特別的。

部落客真人版

這是PP8的講員,他們大部分是網路「高流量部落客」,也就是說有很多人會看他們的文章(是這樣說沒錯吧),像是廢業青年,我相當欣賞的一位部落客;卡謬佬,畫風我很喜歡的插畫家;工頭堅,第一位當上節目主持人的台灣部落客。 另外,現場的工作人員都是Twitter上面的熟面孔,亮媽、Fred、小恩恩、凱特等等,所以每次的PP,都像是「初次見面,請多指教」大會,看看部落客(推友)到底長的什麼樣,就像是講員馮小非說「原來卡謬佬(講員圖左四)看起來還蠻正常的」。

達人不必在他方,但

這是PP8的主題,希望邀請在台北市以外的知名部落客,但事實是,他們大部分都是台北人阿。而且,台下的聽眾蠻多也是台北人。沒辦法,就像卡謬佬所說,台灣只有兩種人:
  1. 台北人
  2. 非台北人
尤其是在網路的世界,在網路人口眾多的台北市,造就出許多高流量的部落客,似乎也見怪不怪,但不可否認,他們的文筆或者觀點都很不錯。所以這次的PP8,就我的感覺,和台中這個都市的連結性,還是不強,就拿開場的卡謬佬來說吧,他從台北搬來台中已經三年,雖然他用他的風格來介紹這座都市,但以中部人來看,他點到的都只是皮毛(而且還是偏見),像是黑槍、金錢豹、便宜的傳播妹、拜拜抽汽車等。如果PP8和當地文化的連結性再強一點,我覺得才會更符合Web 2.0的精神,不會流於「台北人自High」的無限迴圈。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2008年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上)

上個禮拜五,國立台灣美術館展開第6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時間從10月31日到11月9日;直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觀賞了6部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類型的紀錄片,真是過癮阿,重要的是單場電影票價才30元,而且「有些紀錄片現在不看,一輩子都不會看(抓)到了」。人生紀錄片 我愛看各種類型的電影,但我更愛看紀錄片。電影,是由演員的詮釋、配樂的點綴、特效的裝扮、劇情的潤飾所調配出來的一道菜,美味且讓人難以忘懷;而紀錄片,就是人生,雖有苦澀但會帶來改變。

我的紀錄片清單

這次有機會、有時間去欣賞這麼多種紀錄片,真的讓我很興奮,下面將簡單分享幾部紀錄片的觀後感。

Wall to Wall - From Berlin To Ceuta
中譯:另一道圍牆

西歐近年來外來移民的人口不斷增加,從東歐、北非等國家移入,亦或是從鄰近國家遷移到富庶的鄰國,全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更好的生活。這部紀錄片,分別呈現幾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民,道出他們的心路歷程,外在環境的艱辛及內在心境的衝突。這部電影讓我對於歐洲的移民有更深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同時檢視台灣社會,同樣有來自各處的移民,不管是幾百年前的閩南人、客家人,或是近年的新住民、外籍勞工,他們共同著創造台灣的新價值,讓這個社會充滿著多元的文化。

All White in Barking
中譯:巴肯白人汪汪叫

看到中文的片名,真的不知道該哭還是讚賞翻譯者的創意。電影真的不是在說一個叫做巴肯的白人,一直在汪汪叫。而是,巴肯(Barking)是英國的一個小鎮(我很好奇,如果這個小鎮叫做謬英(Meowing),那片名不就要改成「謬英白人喵喵叫」),這個小鎮原本是個以白人為主的社區,近年來,有許多的外來移民遷入,改變了這個社區的文化,紀錄片從幾個白人居民的角度來看這些外來鄰居,他們充滿偏見的態度、全然無知的理解及沙文主義的作祟,讓我們也檢視我們自身,是否也有如此可笑的個人喜好(Personal Preference);片中的這位老先生,他說他比較喜歡與白皮膚的人為鄰,是他個人的喜好,所以最後,他搬出了巴肯社區,到了一個白人比較多的地方。

Letter to Anna
中譯:給安那的信

安娜‧波莉特科夫斯卡雅(Anna Politkovskaya),是個俄羅斯的記者。他專門揭露俄羅斯政府的惡行,尤其是對車臣的戰爭,他在2006年10月遭到暗殺身亡,原因不明,但外媒都認為兇手是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亭。這部紀錄片,沒我想像的好看,去看的原因,是因為我對於這位勇敢的記者相當好奇,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阿,偉哉。

Megunica
中譯:墨瓜尼加合眾國

這是我目前看到最有創意的紀錄片。一個街頭藝術家(Blu)到南美洲旅行,每到一處,便找個建築物開始他的塗鴉創作,好看到我不知道要說什麼。

The Description of Bankruptcy
中譯:泡沫人生

卡債,勞工,韓國,自殺,沉悶,死亡,希望。這是我的感想,請自由發揮。

350 Meters
中譯:350米

這部紀錄片的背景是澳門,藉由一條老街24小時的作息,和許多人物的訪談,帶出他的主題:現代(博彩業)與傳統文化的衝擊。蠻有趣的紀錄短片,如果他可以來鹿港老街拍攝,應該也不錯。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行動上網初體驗

幾個月前,在經濟學人(Economist)的雜誌讀到關於「數位游牧民族」的一系列文章,數位游牧民族指的就是,一群不在辦公室前也不在家中辦公的人士,他們總是移動著,多虧行動網路的發展及成長,即使老是在外頭,也可以總是在線上。 網路成癮症 我想,行動網路的發展,對於這種文明病來說,只會使之更為惡化。

Nokia 6120 Classic

因為老媽的門號要續約,要我去選支新的手機,我就挑了Nokia 6120 Classic,這支小巧、外型簡潔的手機,其支援3.5G的功能是我選他的最大原因。不想說是因為我受夠HTC Touch那胖胖的外表,要擠進空間有限的牛仔褲裡頭,還真是不方便呢。再加上,我還是比較喜歡有按鍵的感覺,不大喜歡用觸控的介面,所以我又回到Nokia的懷抱囉,再見了,HTC Touch and iPhone。

3G無限上網750型

最近無線上網的廣告打的非常地兇,幾乎各大電信業者都在搶這塊大餅,原本是沒有打算進軍行動上網一族,因為在我的工作環境中,或是出沒地點(圖書館),甚至家中,都有WiFi的訊號,再加上我隨身攜帶的小筆電(MSI U100),幾乎要上就上,所以我根本不需要行動上網嘛,幹嘛花這些冤枉錢呢。
可是,我還是辦了。
還好,他是特約型,所以不想用的時候可以取消。所以現在是試用期囉。

用手機的藍芽功能讓小筆電藉由3G上網

目前小筆電(MSI U100)使用的系統是Apple Leopard,要怎麼使用手機來讓Leopard上網呢,我研究了幾個小時,後來發現其實很簡單,其步驟如下:
  1. 手機設定-連線-封包數據 存取點改為Internet(6120c)
  2. 打開U100的藍芽
  3. 執行iSync,同步裝置
  4. 新增裝置,啟用Bluetooth
  5. 找到你的手機(6120c)
  6. 勾選 使用行動電話的資料連線來連接Internet
  7. 使用者名稱 填入Internet
  8. 右上角選擇連接你的手機
  9. 大功告成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黑金塔,噓

這是一篇黑金塔的改造分享文,參考就好。

黑金塔:自從小筆電問世以來,網路上便流傳許許多多的玩法,這可以分為硬體及軟體部份,硬體是指,可能在小筆電中加裝額外的藍芽、觸控螢幕、GPS衛星導航;軟體部份,像是作業系統的更改,常見的有Ubuntu及Mac OS,而Mac OS就是接下來要說的重點。 購買U100之前,我在網路上看到很多的改機相關資料,原本,我是沒有改機的打算,但後來讀到愈來越多的分享文,我就忍不住了,便開始大玩 Hackintosh。黑金塔改造步驟:

  1. 買台MSI U100的小筆電。
  2. 下載MSIwindosx86.torrent(請用TPB搜尋)。
  3. 買塊支援的無線網路卡。
  4. 安裝Leopard。
參考資料:

鹿港問路凳



前幾天,在彰視新聞上看到這則攝影比賽,是由鹿港鎮公所舉辦的鹿港公共藝術攝影比賽,比賽名稱為「鹿港公共藝術Kuso攝影大賽」,正巧,我手邊的Canon AE-1P還有幾張底片還沒拍,於是我在星期天的早上,騎車到了鹿港鎮。

活動說明

主旨:透過凳屋的型廓,讓本地主人與外地客人產生互動,串聯起過往記憶與現在生活。而公共藝術不再是靜態的作品,俏皮可愛的問路(鹿)凳,結合了觀光動線,設置在各個景點,讓每一個來到鹿港的旅行者,能依循著凳子,享受鹿港文化之旅。
活動時間:
(1) 參加獎、轉寄獎:即日起至97年12月20日
(2) 人氣獎:97年12月21日至12月31日
PS.我10/19寄報名資料的時候,發現他的電子信箱無法寄,改天電話問問看好了。

Canon AE-1P 初探

趁著最近比較有時間,將Canon AE-1P中的底片確實地拍攝完畢,並且將底片拿去沖洗成數位照片,來看看這台20歲的老相機可以拍出什麼樣的成果。

銳利度




圖像的銳利度不夠,我想應該是鏡頭的關係吧,模模糊糊。

色澤




色澤表現還可以,只是他是手動對焦,需要時間去熟練。

味道

我還蠻喜歡這台相機的發色,蠻討喜的,雖然圖像的銳利度不夠,但是拍出來的成果,並不會太差。以上的作品所使用的底片是富士400。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街燈亮起



這張是在二林鎮的某處所拍攝,圖中的那盞螺旋燈泡是當地花農在夜間提供花朵照明之用;因在途中看見亮亮的一整片,便轉進去一探究竟,而意外發現這個花田,夜晚的花田。最近老爹的Canon AE-1P終於清理完畢,花了一千多塊錢,一個機身兩個鏡頭,算一算還是挺貴的阿;這台20歲的單眼相機,雖然年事已高,但是機身狀況很好,因為手邊沒有說明書,便上網Google一下,沒想到真的找到了「二十年前的說明書」,研究了一下,再去圖書館借了幾本攝影的書籍回來讀,過程中,對於攝影的基本概念多少了解了一些,之前是「盲拍客」,想拍就拍,快門光圈隨便調,一直沒能掌握拍照的要領,這次有了兩台古董單眼的加持,希望可以讓我的攝影功力大增。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Mad as hell

在紀錄片Zeitgeist(2007)中,穿插了一個經典電影的片段,是從電影Network(1976)摘錄,感覺還蠻精彩的,至少他講的現象和現在的社會非常地符合,甚至還有人為了這個片段寫了一個網頁,網頁中有台詞可以對照。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單車火車,路

從開學至今已經一個月,每個禮拜扣掉下雨(或懶惰)的天數,五天中大概有兩到三天是騎腳踏車去上班。從我家(和美鎮)到員林鎮明倫國中,路程大概23公里,時間大概一個鐘頭可以到達。起初,我的單車路線以大馬路為主,也就是車多的中山路,但後來經過幾次的探索(亂鑽)後,意外發現一條鄉間小路。這條小路沿著火車軌道從員林鎮延伸到彰化市,特別的是,途中會經過墓園、大村鄉垃圾掩埋場、搖搖欲墜的小橋,平時這條小路很少人使用,因此路面的品質還算OK。早晨時,騎乘在這條路上,有個缺點,就是當農夫在辛勤地噴灑農藥時,我也奮力地深深深呼吸,好空氣;而到了晚上,田間最多的飛蟲就會迎面撲向你的臉及眼睛,有時候,還會飛進你的嘴巴喔,好營養。

2008年10月4日 星期六

八個人的海角七號

電影《海角七號》上映一個半月,驚人的票房成績讓低迷許久的國片市場,注入一絲的活水。電影本身集結許多新奇的元素(劇情、角色等),配合動聽的音樂,再加上媒體的大肆報導(茂伯、馬拉桑、范逸臣),才會有今日的票房成績。不可否認,《海角七號》是近年來最能夠吸引觀眾進電影院的一部佳作。想當初,《海角七號》上映的第1天,我買了2張晚場的票,帶著我的表弟,進到電影院,數數裡頭共有8位觀眾,2個小時過去,離開電影院時,我嘴角帶著笑容,因為我知道,之後台灣會有更多的好電影出現。

加油,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