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色,戒(2007)

色,戒 (2007)
IMDb: 8.4/10 (528 votes)
Rotten Tomatoes: 70%
(英文片名:Lust, Caution)

導演:李安
編劇:張愛玲
演員:湯唯、梁朝偉、陳冲、王力宏

星期六晚上,到了台灣戲院欣賞「色,戒」,觀賞這部電影的人出乎意料的多,在售票處擠的水洩不通。李安先生的新片「色,戒」可以說是未演先轟動,九月初「色,戒」榮獲第64屆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讓台灣的觀眾們就已經開始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上映首週台灣的票房也非常亮眼。

李安的導演技巧已經到達如火純青的地步,每個運鏡都可以看得出李安的功力,除了讓人印象深刻的床戲之外,讓我最感動的一幕(難以忘懷)是易先生坐在王佳芝的床鋪上面,走廊微弱的光線,穿過門縫打在易先生的臉龐,櫃子的連身鏡反射出他的臉龐,他微濕的眼眶,抿著嘴唇,就這樣靜靜的坐在床舖上面。太美了太美了。

在九月三十日的中國時報中,「張愛玲被電影打敗了」文中作者徐淑卿對電影那幾幕情慾戲的描述最為中懇,"那幾場情慾戲實在是太精采了,讓人在看的時候眼中有色心無色。你眼裡看到的是欲的橫流,心裡感受到的是情的氾濫,性這件事情是最濃烈也是最虛無的,是兩人最貼近但也是最寂寞的時候,而在這部電影裡,你看到性是如何將兩個人心理的磚塊瓦解,張愛玲在小說裡惜字如金的點撥兩句,李安在電影裡發揮得盡善盡美。這一次,電影超越了小說。"

這部電影是把湯唯推向國際舞台的代表作,他在「色,戒」中吃重的戲份(片長158分鐘的電影,有120分鐘是在他身上游移),而他本身散發出的那種古典美感,以及他自然不做作的演技,我想這應該讓很多的片商開始對他有興趣,再過不久應該就會看到湯唯的新電影才是。

在「張愛玲被電影打敗了」文中也提到湯唯,"女主角湯唯的演出極為出色,他的眼睛深如黑潭,既爽俐又純真又複雜,作為一個新人,他面對梁朝偉這種接近偉大的演員可以毫不生澀。"

湯唯的戲份吃重,影帝梁朝偉就有些低調了,他的演技是這部電影的重心,他將易先生這個角色詮釋得淋漓盡致,「漢奸」的狡詐陰險、戒慎小心,梁朝偉都做到了,眼神的轉換,對於敵人的"無情"到對於情婦的"柔情",可說是這部電影的一絕。

王力宏,他很努力的詮釋"鄺裕民"這個角色,但畢竟演技還是有待努力,或者是說他的氣質出現在背景為40年代的上海,有點格格不入,他講話的tone就像是個ABC,這種感覺就像是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遇見傑王子(周杰倫)一樣,怪怪。

這部電影配樂是由Alexandre Desplat配樂,之前他為The Paint Veli(2006)配樂過,所以我對他的作品還有一點點的印象,以下是博客來對於色戒原聲帶介紹:

迪斯普拉特的配樂方式並非以點對點的方式來為畫面搭配音樂,而是以冥想性的風格,鋪陳影片的情緒。在最新的作品《色,戒》電影配樂中,精準掌握電影之悲劇 氛圍,將淒美卻又略帶悲壯的氣氛,綿密鋪陳。主題旋律在優雅中隱含著不安與不祥,主奏的大提琴緊緊牽繫著愛慾與暗殺的情緒,而陪襯的樂器,無論是鋼琴或是 弦樂,都讓無窮的餘韻深切地撥動觀影者心底的淚眼之閥。迪斯普拉特的音樂魅力,在電影中無言的片段尤其撼動人心。配樂隱然成了人物的對白,輕易地道出了每 個角色心中無法言喻的多重欲念,與揮之不去的深沈感傷。

今年八月份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Zwartboek(2006),他的故事劇情和「色,戒」還蠻類似的,女間諜愛上他要暗殺的對象,國外的影評人有的會拿這兩部電影做比較,論執導技巧的的話,李安的技巧純熟許多,但是從電影的佈景來說,Zwartboek是非常出色的。

Anyway, 「色,戒」真的是一部很棒的電影,不容錯過。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下下籤時代

今天在中時電子報聽到這則Podcast,關於「日本下下籤時代」,它指的是新一代的日本年輕人,被老一輩的日本人貼上的標籤,有欠缺獨立能力的涵意。有點類似台灣的草莓族、豆腐族,我想這類名詞繼續發展下去,再來應該就是冰淇淋族了吧。在這段節目中,提到過去的台灣人是先苦後甘,而現在的年輕人則是先甘後苦,這點我倒是有些認同,因為和過去比較起來,我們真的幸福許多。但是現在的環境也和過去不同,年輕一代面臨的是更巨大的變革,以及更沉重的經濟壓力,用過去的標準來評論現代的年輕人,我認為是不公平的,會造成現今社會這樣的現象,應該是源自於雙方面對彼此的思維的不了解,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啦,我想如果中年人可以多了解年輕人,而年輕人能夠多學習中年人,這樣社會才會不斷進步吧(笑)。有興趣的人可以聽聽這則節目。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Dr. Snell

Today(2006.12.6) Dr. Snell had a lecture at our school.
She is a famous professor, a great scholar, and also a smart teacher.
I am so happy to attend her lecture, which refresh my thinking of the inclusion practice.
Here are the points she told us:

Parismony
Use the simplest, but still effective, approach. - Etzel and LeBlanc, 1979

6 effective practice for teaching student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 Simultaneous prompting
2. Technology-assisted instruction: Video modeling
3. Self monitoring
4. Support package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general education
5. Embedding nontarget information into instruction
6. Activity-based instruction

特殊教育相關網站

整理一些有關特殊教育的網站:
1. 台灣的網站
政府機關
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阿寶的天空
無障礙全球資訊網
師範體系
台灣師大特殊教育學系
台北教育大學特教系
新竹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台中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彰化師大特殊教育學系
高雄師大特殊教育學系
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花蓮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中原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特教中心
台灣師大特教中心
台北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新竹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台中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彰化師大特教中心
嘉義大學特教中心
臺南大學特教中心
高雄師大特教中心
屏東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台東大學特教中心
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中原大學特教中心
縣市機關
台北縣特殊教育網
新竹市特教資訊網
中縣特教網
雲林特殊教育網
高雄市特殊教育資訊網
花蓮縣特殊教育全球資訊網
台東縣特教資源網
縣市特教資源中心
基隆市特教資源中心
台北市北區特教資源中心
台北市西區特殊教育中心
台北市南區特教資源中心
新竹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宜蘭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苗栗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南投縣特教資源中心
嘉義市特教資源中心
台南縣特教資源中心
屏東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雲林特教資源中心
花蓮縣南區特教資源中心

AAIDD

能障礙的英文名稱是什麼? Mental Retardation? 錯!
答案是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IDD)!


這幾十年來主導美國(全球)特殊教育的組織AAMR(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ental Retardation),在2007年正式改名為AAIDD(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被問到新名稱的含義為何時? 主編者Steven J. Taylor說:"The term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s simply less stigmatizing than mental retardation, mental deficiency, feeble-mindedness, idiocy, imbecility, and other terminology we have cast aside over the years."

So, it is the new name of "mental retardati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相關資料:除了IDD,另外一種定義DCD

語言考試

1. TOEFL iBT
測驗項目:閱讀測驗、聽力測驗、口說測驗、寫作測驗。
測驗費用:US$150
測驗資訊:語言訓練中心ETS TOEFL

2. GRE general test
測驗項目: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Writing、Verbal Reasoning、Quantitative Reasoning。
測驗費用:未知。
測驗資訊:語言訓練中心ETS GRE

3. IELTS
測驗項目:聽力測驗、閱讀測驗、寫作測驗、口試。
測驗費用:NT$4700。
測驗資訊:英國文化協會

4. JLPT 日本語能力試驗
測驗項目:文字語彙、聽解、讀解文法。
測驗費用:NT$1300~1400。
測驗資訊:語言訓練中心

5. EJU 日本留學試驗
測驗項目:日本語、理科、綜合科目、數學。(可選考)
測驗費用:NT$1274~1674。
測驗資訊:語言訓練中心

留學相關資訊:
1. TOP美國大學研究所排行與學校介紹
2. 日本村BLOG

語言阿

學習語言沒有捷徑。

過去我會羨慕那些能說六國語言的人士,因為他們能夠用各種語言交談。不可否認,至今我還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即使沒有太足夠的資源,我還是會盡力去取得。

要把一種語言學好,實在不容易。有人花了一輩子專研一種語言,而現在大部分的人(包括我)都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學好一種語言。英語是台灣學生投注的時間僅次於中文的學科,大家都想要把英文學好,但真正把英文學好的有幾個?

在大學的時候,透過教育廣播電台認識了西班牙文,總共100多集的節目,我忠實地聽完了,課本我也很認真的寫。但是,我學到了什麼? ¡Hola, buenos días. 你好,早安! 的確有點好笑,但是語言你不去接觸就真的會忘記,尤其是台灣這種環境,你要去哪說西班牙文?

我喜歡學習語言,認識各種不同國家的文化,我希望能夠到某個國家住一陣子,去真正的認識他們的文化,體會他們的哲學。
はじめまして。孫です。どうぞ よろしく。
Adiós, y gracias.

阿仁的故事

阿仁是一位住在我家附近的小鬼,他平時最喜歡來我家找我老弟玩,雖然我弟常常欺負他,但是 我覺得阿仁也樂在其中,上個禮拜阿仁買了一杯豆花要請我的老弟吃,真的讓我大吃一驚。阿仁他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是個輕度智能障礙的學生,幾年前剛從和群國中畢業,目前在家裡幫忙工作,他的父親是農人,平時阿仁都會前往田地幫助他父親。

有時候我會想,當身心障礙學生離開學校後,在學校學的東西有多少能夠保存下來,如果學會的東西依然沒有辦法牢記,那是否也代表學校教育的失敗呢。那特殊教育的用意何在呢(特殊教育的用意就在於能夠讓身心障礙者學會獨立生活的技能)。

阿仁他有時候會講髒話,應該是說經常講髒話,但我老弟也會和他互相"問候",既然沒惡意那我也就沒啥意見了,畢竟這裡不是學校。這讓我體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影響力比較大,而且大很多。人的生命有1/3在學校,2/3在家庭。離開了學校,學生帶走了什麼能力? 帶的走的能力又是什麼?

有時候我看到在加油站打工的身心障礙者,不知道為什麼,我不會為他們而高興,反而替他們難過。看到公車上面的視障按摩公益廣告,有種被侷限的感覺,為什麼身障者只能做那些工作呢? 在台南啟智學校做職業評量的時候,看了評量試題,我只能苦笑,怪不得有學生會說都不喜歡(進行方式是給他們看該職種的圖片,問他們喜歡與否,分五個等 地)。不是評量不好,只是那些工作一點耶不吸引人。為什麼他們只能做那些工作呢?

沒錯,他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們不應該給他們"選擇題 ",你要做哪一項工作呢,請選擇。你喜歡哪項工作呢,請選擇。而是應該給他們問答題,你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呢? 這樣說來有一點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但這樣是否更符合Self-determination 自我決策的理念呢? (身障者的程度也會影響,這裡是以認知能力好的身障者為例)

之前在和群國中認識了一位學生,他現在就讀某高職綜合職能科,他家就在我家附近, 所以我經常看到他上下課。有一天下午,我看到他從公車走下來,感覺他好像不怎麼有精神似的,本想過去詢問他的近況的,但我卻沒有過去。那個時候,看著他的背影,我在想幾年後他從高職畢業了,是否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呢,還是只能在加油站打工,在那幾題選擇題打轉..。

電玩人生

今天在報紙上看到一則令我非常難過的新聞。

"今天全國中小學開學,宜蘭縣一名網路成癮的資優高職新生,因家人三天前將電腦設密碼,不准他再上網玩線上遊戲《曙光Online》,令他難以接受,前天竟在家燒炭身亡。"-蘋果日報

網路成癮症,已經算是現代人文明病的一種。近幾年遊戲的發展,從過去單機版遊戲的有結局模式,演變到目前網路遊戲的無結局模式,網路遊戲已經取代部分現代人或是青少年的社交生活,讓網路成癮症的年齡層向下延伸到國中、國小,這讓我不禁感到害怕。

這種類似的社會事件,在過去的盛極一時的天堂(網路遊戲)就層出不窮,玩家為了報復,在現實社會中拳腳相向。對於網路遊戲成癮者來說,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分界,已經慢慢模糊。模糊到發生今天的悲劇,寫在白紙上的GAME OVER字樣,連死者也覺得自己傻,讓人感覺好惋惜,好惋惜。

玩遊戲沒有什麼不好,把遊戲當作情緒、壓力的發洩,是個可行的方式。但是,對於正在成長的青少年,遊戲中的劇情往往會讓他們感到一種超乎現實的滿足,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得到的滿足感。在教育心理學中,經常提到「需求-滿足-價值」的原則,用在這位不幸的青少年身上,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找尋不到歸屬感(需求),但是在網路遊戲中,因為受到網友的愛戴(林在《曙光Online》遊戲中屯墾團團長的身分),這個部分的隸屬感得到滿足;進而產生價值(我的人生必須要有這個網路遊戲,否則我不能活下去)。

這則新聞讓我想到在讀者文摘讀過一篇文章,是關於一位美國的黑人青年,因為沉迷於遊戲"Grand Theft Auto"(俠盜獵車手)好幾個月,進而持槍殺害三名無辜的平民。在他被捕之後,他說了一句讓我至今都難以忘懷的話。

"Life is like a video game. Everybody’s got to die sometime."-Devin Moore

我 很擔心如果照著目前的情形發展下去,台灣的網路遊戲越發達,社會中的悲劇將會更多。家長忙於工作,小孩找不到愛的歸屬,進而轉向虛擬的世界,虛擬遊戲世界 就是他們的學校,打怪就是他們的課程,累積經驗值變成他們每天的功課之一,打打殺殺的模式,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中再也畫不清界線時,他們很可能就是下一個林 姓少年,或是Devin Moore。

在蘋果的那篇新聞下半部,登了一個讓我匪夷所思的新聞區塊:

報你知
曙光Online 有50萬會員

推 出《曙光Online》的傳奇網路遊戲公司表示,《曙光Online》是3D即時東方奇幻線上遊戲,去年1月推出《曙光1》,12月改版推出《曙光2— 元氣特攻隊》,會員數約50萬人。該遊戲故事背景設定在上古世界,玩家可自由選擇扮演龍、鵬、犬、猿、牛、虎六大種族,共同對抗毀滅世界的蟲族。上線下載 遊戲程式、練功不需收費。
官方網站:http://www.hbonline.com.tw/


這你就知道,台灣的亂源在哪了..。

走出去

今天在蘋果日報以及中國時報看到兩則新聞,分別是「無冕外交官,讓世界看到台灣」和「大學生六美眉,愛在馬拉威」,這兩則新聞引起我很大的興趣,於是我問問老媽覺得這種經歷如何,他還蠻支持的,老媽提到他在年輕的時候,原本要到沙烏地阿拉伯去當國際志工呢(他是學護理的),但是後來我老爸出現了,這個機會也就一去不復返啦,前一陣子,老媽看到慈濟的影片,說他很想去當慈濟志工,但是後來也不了了之。所以,我老媽很鼓勵我走出去,趁著家裡都還OK,多到外面見見世面,不要總是躲在台灣這座小島。

蘋果日報列出一些跟國際志工相關的網站:
1. GYSD 志工青年行動網
2.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3. 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
4. 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
5. 台灣國際志工協會

在中國時報的報導中,有一段話還蠻讓人擔憂的:

「台灣的志工風氣、大學生國際競爭力仍遠遠不足!」-國合會秘書長 陳正忠

陳正忠提到外交處境艱困是一種封閉的惡性循環,導致整個國內的學術研究、國際參與、發展合作無法和國際接軌;但透過志工的力量,卻能突破國際強權政治的藩籬!另外,台灣的大學國際化競爭力評比,遠遠落後政府的各項評比。這代表台灣外交走不出去,導致整體競爭力上不來;儘管台灣 請回一流大學教授,但教授很少能參與國際研究,拿不到如歐銀、亞銀等國際組織的研究計畫,只能找中研院、國科會,造成大學生無法參與國際。

台灣學生的國際觀不夠。我想這是大環境所造成的,升學主義的壓力抑制了學生的成長,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學生的數學能力很優異,但是數學家卻寥寥可數的原因吧。說到國際觀的培養,讓我想到前一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宜蘭童玩節,他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可以讓小朋友在自己的土地上見識來自世界各國的文化,只可惜今年就要跟大家說再見。

如果明年有了工作,有了時間,我想我會嘗試看看! 走出去,看世界。